201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与伦理相关篇目统计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9-23浏览次数:246

1. 杨寒情:《新媒体环境下原生广告的伦理冲突研究》,指导老师:方艳

内容简介:从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的新媒体代,社会的传播技术,人们的媒介接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由于数据营销、个性化营销的趋势,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原生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原生广告在形式和营销理念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大大地提升了广告传播效果。同时也凭借着其强传播性、强渗透性、强融入性等特点受到了许多商家的青睐。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原生广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在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也暴露了一些社会伦理问题,在原生化的背景下,许多伦理冲突日益凸显,比如说原生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用户隐私之间的冲突,形式的隐匿性和广告法要求可识别性的冲突,内容低俗和主流价值观的冲突等。本文从原生广告的伦理冲突入手,对伦理问题的实质和原因进行反思,进一步探讨原生广告发展前景。

 

 

2. 邓依凡:《数字传播时代医疗广告伦理研究》,指导老师:方艳

内容简介:数字传播时代即网络传播时代,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一种新型传播时代。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较强特殊性的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医疗市场尚未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当今的数字传播时代,各种形式的医疗广告层出不穷。医疗广告与其他广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有些不法分子为了取暴利,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广告,危害公众健康。这就需要有关行业对医疗广告建立一个伦理体系,规范医疗广告行业的发展。数字传播时代医疗广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这在伦理性上与传统广告伦理有很大区别,数字传播时代医疗广告不仅拥有从前的功用主义和个人信仰,还有着不可控制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因此数字传播时代医疗广告伦理问题是广告伦理学亟待研究的课题。

 

3. 郝姗妮:《 浅谈网络直播应遵守的道德底线》,指导老师:陈瑛

内容简介:现代生活中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因此网络直播的发展与变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与兴起,意在从根源分析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道德底线逾越的现象。之后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主要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直播内容、主播与观众的言行举止、网络直播平台管理方三类,并分析原因,最后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同时在对策里面提及的用户帐号管理措施最能够切实有效的缓解网络直播平台中常见的道德失范行为。当然,文中并未寻尽网络直播平台中所有道德底线被逾越的类似现象。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迅速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可能今后会出现新形式的道德底线被逾越问题,本文探究网络直播道德底线被逾越问题,对直播与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读者探究直播道德底线等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4. 黄潘婷:《传播学视角下知乎网意见领袖的作用与责任研究》,指导老师:黄芙蓉

内容简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化问答社区的兴起,使大众的网络社交方式多元发展,知乎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问答类社区,其发展离不开平台意见领袖高质量回答的贡献。由大众进行把关的模式也在社交平台上崛起,在知乎网与意见领袖的互动发展过程中,让意见领袖承担起把关人角色,平台肩负起平台的传播主体责任,有效解决发展面临的把关人沉默的螺旋的问题,成为我们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知乎网意见领袖为例,主要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知乎网与意见领袖的互动关系,通过系统可行的策略,促进社交平台、意见领袖、平台用户三者的良性健康发展。

 

5. 赵越  :《“网红现象的媒介伦理解读》,指导老师:李劲松

内容简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出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全新的经济产业——“网红”产业。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网红”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快速发展的网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多元化等特征,很难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再加上众多网民为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不断刷新道德底线,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这对网络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本文将从媒介伦理的角度来分析“网红”现象,通过分析“网红”的多种类型、特点以及网红对社会的不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多方面分析,为相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完善相关机制提供参考,力图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6. 万佳鑫:《数据新闻中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指导老师:李劲松

内容简介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以前影响新闻报道的数据变成了现在新闻报道所运用的手段大数据时代到来,标志着数据新闻将会成为以后业界新闻报道的常规模式。而以此为依托的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提升带来的大量数据和完备的数据库存储,同时云计算的进步和使用使得数据分析走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当前的信息和大数据时代,使得数据共享和开放已经成为常态,在将来数据共享和开放将快速推动数据新闻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数据新闻存在的伦理问题。本文从数据新闻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泄露、人文情怀缺失等媒介伦理问题。通过分析我希望能够帮助有关部门规范数据新闻,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得到提升,帮助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

 

7. 石文珊:《媒介审判的伦理解读》,指导老师:李劲松

内容简介:媒介审判的问题由来已久,在要加强司法监督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下,本文着于从媒介伦理方面探讨媒介审判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该角度之下如何实现避免媒介审判的方法。对于媒介审判司法监督的相关研究较多,也获得了较多结论及整治方法,但是其可操作性依旧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对于媒介审判的研究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本文欲在前人对待媒介伦理和媒介审判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剖析,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媒介审判和媒介伦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来寻求解决媒介审判的方法。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陈述媒介审判和媒介伦理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分析媒介审判和媒介伦理产生对立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各类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两者之间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平衡两者的方法。

 

8. 孙宇惠 :《智媒时代的伦理失范问题》,指导老师:王蔚岚 

内容简介web1.0时代,到以社会化媒体为核心的web2.0时代,再到如今以智能媒体为核心的AI/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智媒渗透进新闻传播业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使传媒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方面给传媒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令人堪忧的隐私侵权、信息茧房、媒介暴力、新闻失衡与新闻专业主义式微的伦理问题。深究其因,商业经济利益从中作祟,在牟利中价值理性让渡于工具理性,不免为重要因素。传媒的主流价值引领,政府的立法促使把关人强势回归,受众提升智媒时代的媒介素养,从而创造智媒时代的新图景。

 

9. 宋泽宇:《健康类微信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指导老师:文九

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微信发展迅猛,在网民中的覆盖率极高。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软件,微信在给用户带来更为方便的即时通讯和信息传播的同时,也由于其自身的半封闭性和强关系性而成为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在微信众多谣言类别中,健康类谣言是微信谣言“重灾区”。健康类微信谣言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活,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和互联网秩序。本文通过对健康类微信谣言盛行原因及传播特征的分析,期望能对防治此类谣言提供参考。

 

10. 刘云:《家族微信群的谣言传播乱象》,指导老师:文九

要:随着微信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中普及,微信家族群也应运而生。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借助微信,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圈子。微信群聊是个人聊天的变形与升级。微信群聊所传递的信息更为丰富、复杂,谣言也极易得到传播。受到家族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影响,个体在聊天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家族微信群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赋予了家族微信群中的谣言传播新的特点。谣言在微信群中肆无忌惮的流窜,会对公众的社会认知、情感态度和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本文拟以家族微信群为调查对象,考察谣言在家族微信群这一特殊语境下的传播特点,探求遏制家族微信群谣言传播乱象的有效途径,促进家族微信群的良性发展。本文选择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式对两个家族微信群进行观察,并对家族群中的个别成员进行深度访谈,以此来了解两个家族微信群在一段时间内的谣言传播情况,并从传谣者、谣言内容、谣言的形式、谣言的强度几个方面总结家族微信群中谣言传播的规律,对如何减少家族微信群谣言泛滥的现象提出建议和思考。

 

11. 梁思敏:《微博、微信平台谣言传播机制的比较研究——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案”为例》,指导老师:文九

内容简介互联网时代,信息在生产与传播上发生巨大变革。谣言作为信息的一种,无法独善其身。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微博、微信这两大社交平台作为个体的话筒,是信息发布与交流的主要载体,但这种优势同时也为谣言的侵入提供了便利,使谣言传播在速度和影响面上得到提升。本文拟对微博和微信两个平台上的谣言传播进行研究,探讨这两大社交平台上谣言传播机制的相同点与相异点。为此本研究选择“重庆公交坠江案”这一突发性强,舆论影响广泛的新闻热点实例,来实地了解不同平台下谣言传播的生态模式,并分析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有效减少谣言传播,为规范网络信息交流活动,维护网络文明与秩序提供新思路。

 

12.  胡然:《信谣言传播机制分析——基于老年人群体微信使用情况分析》,指导老师:文九

内容简介近几年社交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首要手段,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交空间,也给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微信中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迅捷性、以及强关系的信息环境对传播效果不断强化的特点,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而谣言的传播正在对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形成潜在的威胁。其中,老年人群体对信息鉴别能力较弱,热衷于转发和分享,且媒介素养有所欠缺,因而对微信平台上信息的接触,尤其是与健康相关的养生类信息的接触,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目标对象。因此,本文微信圈内的谣言传播的机制出发,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微信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群体在接触微信平台上健康养生类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提出一些改进微信平台健康传播的方法。

 

13. 徐思洋:《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审判”现象及应对策略》指导老师:夏玲

内容简介媒介审判的现象从其出现时就备受关注,各个国家都曾多次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媒介审判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它的实质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的出现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媒介审判的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独立和公正,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应得到一定的改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审判的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完全只是媒体的原因,公众和相关法律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与迅速,公众也能更容易地参与到相关事件的讨论中来,公众也成为舆论主体之一,媒介审判这一现象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公众主体的参与,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试图对媒介审判这一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原因、呈现的特点、带来的危害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改善媒介审判现象有所帮助。

 

14. 胡茜:《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研究——以“江歌案”为例》,指导老师:夏玲

内容简介如今,信息社会正高速向前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的媒介环境。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媒体对社会、个人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媒介通过监督和舆论引导极大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然而,由于各类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换代,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这些平台让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部分媒体常常由于商业利益或社会责任感等原因做出错误判断,干预司法程序,网民也因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盲目宣泄情感形成“民愤”。

2016年,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杀一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媒介舆论乱象。媒介在实行监督权利时太“过度”会对司法、当事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研究通过“江歌案”传递出来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出现的区别、新媒体如何在舆论引导中发挥巨大作用等问题,从而探究如何推动实现媒介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本文将采用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法将“媒介审判”的相关定义进行界定,来探究“江歌案”中网络舆论失范的表现。

 

15. 刘思佳:《自媒体报道中媒介传播乱象及对策探究》,指导老师:夏玲

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逐渐开放每个人接触和传播信息的机会和渠道扩大。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逐渐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进入到一种“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自媒体”层出不穷。“人人都是记者”固然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垄断地位,然而,由于缺少传统媒体行业所遵循的行业伦理道德约束,以及相对专业的职业判断,使得许多自媒体们开始出现过度迎合受众、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16. 王倩:《微博中媒体人的伦理困境》,指导老师:张楠  

内容简介:微博(Weibo),是一个用户可以进行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是社交媒体的一种用户以 140 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美国于2006 年推出了闻名于世Twitter,2009年9月,类似于 Twitter 的新浪微博在中国新浪网推出,2014年3名为“微博”。近些年,微博在中国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8月20日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6月,中国网民已达8.0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7.7%。随着用户逐年增加,微博已成为社会化媒体的一大占比,人们可以在注册登录账号后发布话题信息心情等。信息时代里“民主话语场”逐渐形成,在这个虚拟的“公共领域”里受众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表达权,信息洪流迅速包围每一个人的生活。但开放的沟通环境以及账户可匿名化使得虚假信息、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微博伦理失范现象频发,这些伦理失范问题严重地干扰了现实社会生活,因此,系统的进行微博上传播伦理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7. 赵丽萍:《机器人新闻写作伦理困境》,指导老师:张楠

内容简介机器新闻写作是新闻行业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目前在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气象灾害新闻中被广泛应用。机器写稿的诞生给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其发展阶段,也遇到了新的伦理难题。

本文选择以机器新闻写作为研究对象,先阐述机器新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发现机器新闻目前在新闻领域应用中存在写作模式化严重、无法进行新闻深度写作以及侵犯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方面问题,针对其问题,从新闻从业者、受众和平台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信息透明度把好内容关、保护受众权利等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伦理问题。

 

18. 周康琪  :《浅析新闻摄影中的视觉传播伦理问题》,指导老师:赵晓芳

内容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单纯的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和视觉需求,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主导性的文化景观。“读图时代”为视觉影像在媒介中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之优势,而新闻摄影作为视觉影像的分支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伦理争议。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中的视觉传播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新闻摄影为主体,分析了视觉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19. 胡婷婷:《UGC短视频平台内容失范现象及应对》,指导老师:周敏

内容简介2014年被称为短视频元年。到了2016年,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实现井喷式的增长。总体来看,短视频发展伴随着直播应用兴起,实现了产品形态多元进化,内容生产价值显现。伴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短视频平台同时面临着内容失范现象的频发。UGC短视频平台内容失范突出表现为,UGC内容的低俗化,高雅缺位、个人的隐私界限被挤压、公共话题过于娱乐化、内容同质化严重,剽窃现象频发、新闻业不断被泛化,短视频平台成为谣言的重灾区。由此,笔者将从平台、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讨论短视频平台内容失范的原因,并从平台、政府和用户三个维度探析短视频传播伦理应对策略,提出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推动内容监管的细化和行业标准的规范化。

 

20. 王宇:《社交媒体谣言传播的特性与消解——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指导老师:周敏

内容简介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交互性更强,时效性显著提升,数量爆炸式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虚假信息泛滥的情况,社交媒体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为把握社交媒体谣言的传播特征和消解策略,本文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的传播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社交媒体谣言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社交媒体谣言是如何生成的、其传播模式是怎样的、社交媒体谣言的特点;其次,根据在谣言传播中主流媒体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商业利益与群体性情绪驱动下社交媒体用户建构博弈的传播特性,从个人、社交平台、媒体、政府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消解谣言。